滑鼠是一种很常見及常用的電腦输入设备,它可以对当前屏幕上的游标进行定位,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游标所经过位置的屏幕元素进行操作。滑鼠的鼻祖於1968年出现。美国科学家道格拉斯·恩格尔巴特(Douglas Englebart)在加利福尼亚制作了第一只滑鼠。
分類[编辑]
依據移動感應技術的分類如下:
按鍵數量[编辑]
- 單鍵滑鼠:單一按鍵,蘋果公司從早期的Mac系統使用至今,僅加入觸控來代替多按鍵,其目的是單一按鍵不會按錯,與當時一般PC上的雙鍵或三鍵滑鼠有別。
- 雙鍵滑鼠:雙按鍵,早年PC上曾廣泛使用,現已極少出現;早期的Mac系統目前有部分使用。
- 三鍵滑鼠:左右鍵加中鍵,早年PC上曾廣泛使用,現已甚少出現。
- 三鍵滾輪滑鼠:左右鍵加上下滚动的滚轮,含整合中鍵功能的後期滾輪,Windows 95出现以後的主流滑鼠。
- 五鍵滾輪滑鼠:新增第四鍵及第五鍵——主要功能為左/右方向滚动,多在生產力職業上工作。Windows操作系统称之为XBUTTON1与XBUTTON2。[3]
- 多鍵滾輪滑鼠:五鍵以上滑鼠,為某些特定功能、遊戲比賽或環境設計,可以用驅動程式進行功能編輯。
質感和操作性[编辑]
操作滑鼠時游標的準確性,還取決於感應器(滾輪或光學感應)與握持部位之間的關係,通常是感應器稍後於握持部位為佳。設計不良的滑鼠,無法引導使用者以較舒適的方式使用滑鼠,或指標的準確性不佳,容易點錯。滑鼠表面常有一層烤漆或其它物質,大多只是為了美觀,有時是為了止滑。滑鼠表面上的這些物質,很容易因操作滑鼠時的頻繁摩擦而脫落;因此滑鼠一開始很美觀,但脫落以後就非常醜。按鍵方面,有的滑鼠會發出很大的喀咑聲,按鍵較硬,不易按下;有的聲音較小,按鍵較軟。滾輪和按鍵類似,較鬆的滾輪在滾動時,會感到不灵敏。此外,有些滑鼠會加上金屬塊,增加滑鼠的重量,以模仿逐漸淘汰的機械滑鼠。但這卻會增加了原本就可以減去的負擔。滑鼠各個按鍵通常使用相同的元件,但各個按鍵的使用頻率卻可以有極大的差異,結果時常因為某一顆按鍵壞了(通常是滑鼠左鍵或滾輪),就要換掉整個滑鼠。滑鼠的操作性大多和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有關,滑鼠的使用本身就需要某種程度的適應;外觀和質感等,也取決於使用者的偏好傾向。
平整、光滑、整洁的工作表面最适于滑鼠的操作,如以下所述的工作面可支持机械滑鼠的操作:
- 光滑的木板表面
- 玻璃表面
- 搪瓷表面
- 塑料制品表面
- 硬纸面
- 金属制品表面
粗糙的表面会占附一些污染物如:灰尘、石蜡、碎屑等,这些东西会影响机械滑鼠内部圆球在平面上的定位,如桌面的水滴或其他污染物、灰尘等。一个较深的凹槽会导致滑鼠发生一些奇怪的操作。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